分类分级、标准趋严,解读绿色工厂新国标意见稿

时间:2025-05-09 来源:原创观点


导语

4月,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绿色评价通则》(征求意见稿)引发热议。意见稿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进行了重新定义,重构了绿色工厂“五化”特征并以“五化”为要求对指标体系重新进行了梳理。

绿色工厂评价标准将迎来七年来最大升级,未来制造企业申报绿色工厂将面临“门槛更高、指标评价更专业、要求更严”的压力,之前获得绿色工厂荣誉的工厂也将面临复评不达标被摘牌除名的可能性。

1.png

图片

一、导向之变:从“以评促建”到“动态遴选”


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写到“现行以评促建的推动模式亟待提质升级为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结果导向型机制,构建起分类分级、梯次分明的动态遴选体系。”这预示着绿色工厂创建机制的根本导向之变。

随着创建主体覆盖范围与申报规模的持续增长,《绿色工厂评价通则》的国标修订将带来“绿色工厂”评定方法的系统性革新,这是企业必须直面的新挑战。


图片

二、要求之严:“基本要求&指标体系”双维度

意见稿给出绿色工厂评价的2大维度:基本要求(必选门槛) + 量化绩效指标(分级评分),意味着绿色工厂评价的“要求之严”。


1. 基本条件:四个“硬门槛”缺一不可

4.2.png

“4.2 基本要求”集纳了“应满足”的至少11个基本要求,其中,四大强制性“硬门槛”,作为申报绿色工厂的前置条件。任何一项未达标,企业将无缘绿色工厂称号。


硬门槛.png

从碳排放到社会责任,再到管理体系和守法记录,绿色工厂的入场券要求全面升级,这一系列硬要求将有力倒逼企业补齐管理短板,夯实绿色转型的根基。


2. 指标引导:绿色工厂评级指标体系

新版标准征求意见稿采用“五化”一级指标,下设24项二级指标,按“引领值(行业前5%)、基准值(行业平均)”,引导推动工厂从“达标”向“争先”进阶。

2018版标准建立了涵盖基础设施、管理、能源资源、产品、环境和绩效六大方面的指标框架;而新版标准征求意见稿则以“五化”原则为核心,重塑了绿色工厂的评价维度。可谓是评价技术架构更加清晰,有效覆盖工厂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与绿色发展的要求更加契合。

是是.png
图片

三、应对之策:烟草企业如何建设“绿色工厂”

工信部已开展多批次超过6千家的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烟草行业的绿色工厂数量还“屈指可数”。例如,安徽中烟阜阳卷烟厂和重庆中烟重庆卷烟厂走在前列,获评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

建设“绿色工厂”正在成为烟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主旋律”之一,面对新国标的严格要求,申报“绿色工厂”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烟草企业要自我加压、超前作为,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出实绩,才能早日拿到“绿色”标签。

一是要尽早主动对标新要求完成自查和整改。可着手开展针对“五化”指标的对标自查,在企业内部或组织第三方专业团队,依据意见稿列出自查清单,逐条核对自身现状与新版标准要求的差距。针对发现的短板制定整改计划,能立行立改的立刻整改,需要技术改造的尽早纳入投资计划。从而做到对工厂绿色发展的现状和不足心中有数,有效规避盲目申报无果或漏项失分。 

二是要着力提升绿色管理综合能力。

√ 提前布局碳足迹管理工具,加快建设碳管理信息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测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机制,每年编制碳核算报告,摸清自身的碳排放“家底”,为后续减排措施打下基础。 

√ 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等,引入第三方鉴证提升报告公信力。

√ 推动质量、环境、能源、职业健康管理多体系认证、管理融合及良好运行。

三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完成硬件升级。指标趋严倒逼企业加大绿色技改投入,如能效提升改造、清洁能源替代、污染治理升级等,为达标奠定设备工艺基础。

结语:

主动对标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要,在“量化绩效指标综合评分”的新评价思路导向下,烟草企业需要围绕新国标指标体系提前布局和应对,扎实做细、做好工厂绿色绩效发展的全面工作,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竞争力。